2020-07-29 16:03
一部高质量的微电影,除了题材新颖动人之外,还要有比较好的拍摄技巧,高质量的拍摄技巧不仅能提高短片的视觉效果,还可以提高其的艺术表现能力,因此,拍摄微电影时,要掌握基本拍摄技巧.今天小编就带着大家来了解一下相关知识!
在影像画面的构图中,有主体、陪体、前景、后景、环境等几个要素.构图处理的如何,取决于画面主体表现的是否成功,以及主体与陪体等的相互关系处理是否得当.Pr模板电影片尾演员职工剧务谢幕滚动文字.
1、主体,即电视画面中所要表现的主要对象.画面主体既是反映内容与主题的主要载体,也是画面构图的结构中心.它可以是某一个被摄对象,也可能是一组被摄对象;主体可能是人,也可以是物.
2、陪体是指与画面主体有紧密联系,在画面中与主体构成特定关系,或辅助主体表现主题思想的对象.
3、前景在电视画面中,位于主体之前,或是靠近镜头位置的人物、景物,统称为前景.前景有时可能是陪体,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是环境的组成部分.
4、后景与前景相对应,是指那些位于主体之后的人物或景物.一般来说,在电视画面中的后景多为环境的组成部分,或是构成生活氛围的实物对象.
5、所谓环境是指,画面主体对象周围的人物、景物和空间.环境包括前景、后景及背景,背景是指画面中位于主体背后的景物,属于距镜头最远端的"大环境"的组成部分,可以是山峦、大地、天空,也可以是一面墙壁或一扇窗户.
画面构图诸要素的相互关系是,主体在内容上占有统帅的地位,在构图形式上起着主导作用.在摄像时首先要考虑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安排和大小比例,然后再决定和安排其余的视觉形象,如陪体、环境、空白等的形象大小、数量多少和位置所在拍摄时要根据主体的情况对陪体加以取舍和布局.前景在拍摄画面中也有其特殊作用,如可以帮助主体直接表达主题、交待内容,表现时间概念、季节特征和地方色彩,表现拍摄现场的气氛,比如用花朵、柳絮、枫叶、冰柱、芦苇等做画面的前景,可以给观众以鲜明的季节印象,还可以用来与主体形成某种蕴涵特定意味的对应关系.后景位于主体之后,可以表明主体所处的环境、位置及现场氛围,并帮助主体揭示画面的内容和主题.整体而言,它可以使画面产生多层景物的造型效果和透视感,增强画面的空间纵深感.
1、使用逆光补偿功能.数码摄像机都设有逆光补偿功能,利用逆光补偿技术使得拍摄主体由逆光补偿而变亮.在进行逆光拍摄之前,按一下逆光补偿键,当指示灯出现在取景器内或液晶显示屏幕上时,就可以进行逆光拍摄了.拍摄之后,一定要再按一下逆光补偿键,以便解除逆光补偿状态,指示灯消失.否则影像在顺光条件下会显得太亮.
2、调整构图和光圈.逆光补偿虽然改善了拍摄主体的亮度,但是图像质量或多或少会劣化下降.我们可以通过改变构图或手动调节曝光,来减少画质的劣化程度.如果在画面的构图中包括了被拍摄主体背后的光源或明亮的背景,摄像机在自动方式下,会出现高亮度区域的曝光量合适,而人物或景物比较黑,这样整个画面的对比度过强,同时人物或景物的细节部分不能很好地表现出来.
遇到这种情况最好适当调整一下构图,尽量不要包括主体背后的光源、不带或少带过于明亮的背景.并把自动光圈改成手动光圈方式,按照所要表现的人物或景物来调整光圈,校正曝光量,以使人物或景物能够满意地表现出来.
3、利用辅助光.在进行逆光拍摄时,想使被摄主体亮度合适的另一个方法就是增加辅助光.可以使用反射板把主体背面的光反射一部分回到主体上,或者在摄像机的旁边加一盏灯.那么拍摄出来的影像就不会是剪影,而是很有特色.经过辅助光的处理,不仅被摄物体的细部表现的很清晰,而且强烈的逆光又可以充分勾画出它的轮廓,衬托出人物.
4、运用逆光拍摄出特殊的效果.其实在不加任何处理情况下,直接逆光拍摄,可以拍摄出一些另类的、风格独具的影像来.
逆光有利于表现空气透视现象,能表达空间深度及环境气氛,有着很强的空间感和立体感.在郁郁葱葱的树林里,让镜头前面的太阳光线从树枝的缝隙中透过来,形成一串串圆圆的光晕,将是一个迷人的、富有诗意的画面.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带来"微电影制作的拍摄技巧!"的相关讲解,希望能够帮助到你们!
上一篇: 企业宣传片如何快速拍摄制作?
下一篇:企业宣传片拍摄制作周期
Copyright © 2020 上海佛旭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嘉定区江桥镇 黄家花园路565号202A 备案号:沪ICP备20013754号-3 网站地图